疾速追杀:芭蕾杀姬》能成为经典吗?

独特噱头与女性内核缺失

芭蕾舞动作片女性内核_疾速追杀芭蕾杀姬_疾速追杀芭蕾杀手电影

《疾速追杀:芭蕾杀姬》这部衍生作品,通过呈现芭蕾舞者杀手与安娜·德·阿玛斯之间的激烈打斗,试图在暴力美学领域拓展一条新路径。女主角的生平故事颇为坎坷,她的父亲不幸遇害,她因此被迫加入了杀手行列。而芭蕾舞这一特殊元素,原本有望为她塑造出一个独特的女性角色形象。然而,实际情况是,这些元素只是用作吸引注意的看点,并未真正形成与其它动作片不同的女性风格。它们并未真正建立起独特的女性特色。

紧凑暴力与新看点

观看这部影片,若不深入思考,还算可以接受。影片延续了《疾速追杀》系列紧凑的节奏,血腥和暴力的场面依旧存在。在动作戏份中融入了芭蕾舞的元素,为观众带来了新的观赏亮点。虽然与系列前作相比没有超越,但它的水平已经和《疾速追杀4》相当,让观众感受到了其独特的风格。

时长与角色成长问题

电影的时长没有《疾速追杀4》那么长,只有170分钟,但其中125分钟几乎都是紧凑的动作戏份。每一场戏都在追求更加凶狠和炫酷的效果,但却没有为角色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。少女伊芙的形象仿佛是一个预制的女性复仇者,她对复仇的执着显而易见,但她的情感世界却显得比较单薄,观众在故事一开始就能预见到她的结局。

芭蕾舞动作片女性内核_疾速追杀芭蕾杀姬_疾速追杀芭蕾杀手电影

主角光环与核心设定悬浮

伊芙身披主角的光环,勇敢地面对了杀手村等离奇的情节。即便身处险境,她总能巧妙地化险为夷。血浆四溅、炫酷的火焰枪虽令人兴奋,但故事的核心设定却显得有些模糊。缺乏生存的危机感,冲突变得如同机械般单调,人物的成长轨迹被风格化的暴力美学所掩盖。

人物单薄之痛

女主角身形瘦弱,电影里的其他人物亦是如此。基努·里维斯饰演的约翰·威克回归银幕,却只是匆匆一瞥,与伊芙的交流显得缺乏实质。反派角色被简化为脸谱化的“待宰羔羊”,他们的目的不明确,行为举止混乱。即便“弩哥”的戏份有限,也没能将这个角色塑造得栩栩如生。

暴力美学难掩剧本懒惰

芭蕾舞动作片女性内核_疾速追杀芭蕾杀姬_疾速追杀芭蕾杀手电影

《芭蕾杀姬》这部电影将暴力美学的极致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,但遗憾的是,由于故事情节不够精彩,它很难成为一部新的经典。影片中的角色仿佛被操控的木偶,仅凭惊险的打斗场面,也无法填补剧本的缺陷。

大家对这部电影《疾速追杀:芭蕾杀姬》有什么看法?若想让它成为一部经典之作,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?欢迎点赞、转发,同时不妨在评论区留下您的宝贵意见。